5月17日至20日,广西来宾市举办多种具有民族风情的活动,让中外游客沉浸式体验壮歌瑶韵,感受丰富多彩和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展示来宾在民族团结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和景区建设上的成效。
(相关资料图)
金秀瑶族自治县被誉为“世界瑶都”,境内有盘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和坳瑶5个支系,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瑶族传统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县份。在5.19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金秀县举办5.17机车骑行、非遗文化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展现金秀的热情活力与民族风情。当地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瑶族特有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康体养生的生态游与风情浓郁的民族游两大主题,养生药膳与瑶族美食相结合、瑶药保健品与瑶族特色旅游相结合,已成为金秀“养生之旅”的经典组合。
金秀大瑶山第二届“5.17”机车骑行发车仪式。朱琳 摄
六段村地处大瑶山以北,是一个以茶山瑶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茶叶种植面积超5000亩,人均拥有茶园4亩以上。“杀青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同时去除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六段瑶寨村民苏勇军这样向中外游客介绍制茶的过程。六段瑶寨通过“文旅结合、茶旅结合、茶文结合”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地方茶文化内涵和茶产业特色,开发丰富多彩的茶旅产品和线路,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态发展。
外国友人体验制茶过程。朱琳 摄
在平道村古占瑶寨,古占民俗风情表演队由村民自发参与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踏犁头、翻云台……代代传承的独门绝技让中外游人赞不绝口,在长桌宴上品尝独具特色的瑶家美食,则让人感受到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
坐落在国家4A级名胜风景区圣堂山脚下的罗运村横村屯则传承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泥鼓舞”表演,并让游客亲身体验瑶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顶鼓”。
“黄泥鼓舞”表演。朱琳 摄
金秀各村落依托生态优势、民族优势和文化优势,将瑶族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带动群众走出了一条瑶族优秀文化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蝶变之路。
忻城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有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衙署,2020年获“中国土司文化之乡”荣誉称号。本次中国旅游日忻城县举办了广西土司文化旅游活动周系列活动——桂黔滇湘山歌擂台赛暨中国南部六省区民歌会,来自全区以及中国南部六省区的各民族歌手汇聚忻城,通过专业团体现场直播方式,用山歌(民歌)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激发全县乃至全国各族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热情和信心。忻城山歌文化历史悠久、山歌种类繁多、传承生态良好。忻城歌圩、壮族悲歌、忻城壮欢(山歌)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忻城壮族独特的山歌文化标识。忻城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三月三歌圩、端午龙舟赛、六月六尝新节、七夕“情人节”、土司老街中秋“小马仔”供月赏灯、重阳节龙狮拜寿等民俗活动,每逢传统节日,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
桂黔滇湘山歌擂台赛暨中国南部六省区民歌会活动现场。朱琳摄
据了解,今年以来,来宾市文旅市场强势复苏,依托土司文化、瑶族风情、健康养生等资源,抓项目、创品牌、办活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壮族三月三”节日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48.26万人次,同比增长49.71%,实现旅游消费4.01亿元,同比增长53.88%;“五一”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游客65.05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59.92%。
(通讯员 朱琳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